top of page

臺灣鵪鶉產業從何而來?

談溪口鵪鶉的緣起與地方的發展

        1950年代的臺灣戰後,台灣農村的經濟條件差。為了支持家庭的經濟狀況,各地農家紛紛在農業之外,尋求可以帶來財路的其他生路,而「鵪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成為當時農家重要的副業,集中在彰化縣、嘉義縣、台南縣等地。

臺灣的鵪鶉從何而來?

        最初,於1950年代,臺南十四墊人郭德勝先生因緣際會認識了家中飼養鵪鶉的日本籍人士。當時鵪鶉價格比雞、鴨低,養不好也不致於賠家,且又聽說鵪鶉飼養簡單,不太會生病,低成本亦低風險,十分有賺頭。於是為了支撐家庭經濟,郭德勝先生便從接觸到的日籍人士,獲得了鵪鶉鳥種,成為家中副業。後來,郭德勝先生又在彰化地區與與彰化伸港人江海先生、彰化和美人江城先生互相認識,便決定一起將日本的鵪鶉引來台灣土地,飼養鵪鶉的產業才開始在台灣發展。引入臺灣之後,郭德勝先生的鳥種主要賣到台南地區,江海的鳥種主要傳至嘉義溪口地區,而江城除了賣鳥種之外,也從事鵪鶉蛋初級加工,主要是販賣煮好、剝好的鵪鶉蛋。

        總而言之,在鵪鶉從引入台灣、進而成為產業的過程中,郭德勝先生、江海先生、江城先生是促成著產業發展的重要人物,而目前台灣的蛋鵪鶉的品種也是因此幾乎都源自日本。

養殖戶.png
國旗.png
錢.png
台日2019-12-29 11.22.06.png
​郭德勝

Q1:臺灣的蛋鵪鶉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是經手誰帶進來的呢?

溪口的鵪鶉產業如何開始?

        江海先生的鳥種經由江湖賣藝郎之手,輾轉傳到了嘉義民雄,再由溪口人稱「貓董」的李江泉先生與其朋友阿猴仔、吳德榮三人合夥,開始在當時溪口農會的對面開始從事鵪鶉養殖的工作。由於溪口地區人與人之間大多相互認識,在李江泉先生開始接觸鵪鶉後,拱先生也因為生計考量於民國54年間開始飼養鵪鶉。當時拱先生的弟弟正就讀初中,過幾年其弟畢業後,在某次至台北遊玩的路途中,購買了一本日本出版的鵪鶉飼養教科書給他。在懂日文的街坊鄰居協助下,拱先生逐漸具備飼養鵪鶉的專業知識,像是如何配置飼料等等,同時亦不吝與他人分享,最終溪口地區鵪鶉養殖飼料的配方標準化,後來也尤其弟接手養殖鵪鶉。據早期養殖戶所說,在早年公路尚未建設完善前,他們都是藉由火車作為運輸工具從彰化進貨鳥種,他們開著小發財車到大林或民雄火車站將鳥種載回家戶附近繁殖。

        而在拱先生之後,民國60年代起,溪口地區的謝先生、劉先生、陳先生、柯先生等人也開始加入養殖的行列。在近半個世紀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陸陸續續有人退出鵪鶉養殖業,但也有人持續飼養,更有人由第二代接棒,其養殖成果亦有目共睹。

        在民國84年以前,嘉義縣的鵪鶉蛋總數就已經佔全台生產總數的七成,且自民國88年以來,嘉義縣也一直位居台灣鵪鶉養殖總數排名的一、二位,大約佔全台總數的四成左右。其中,嘉義縣的鵪鶉養殖產業又大量集中在溪口鄉,其養殖數又佔了整個嘉義縣的九成以上,著實可以說是台灣鵪鶉養殖產業之重鎮。

  • 看看:當時日本出版的鵪鶉養殖教科書

  • 進一步了解:台灣其他鵪鶉養殖產業——彰化縣線西鄉

養殖戶.png
養殖戶.png
養殖戶.png
李江泉
阿猴仔
​吳德榮
但箭頭.png
縣市.png
溪口鵪鶉雕像.png

NO.1

%+8wN02cSjWQXM%q%Cy7UQ.jpg
595565865.435706.jpg
nzoKcIfzSOaEZllER01fSw.jpg
Gapty+jgSwGYASpv8FpsIg.jpg
6Bj%pabwQOGVAJYnPYNA5A.jpg
拱先生藏書:日本飼養手冊和家禽飼料配方教學書籍

Q2:溪口的鵪鶉最早是從嘉義的哪裡輾轉傳進來的?

鵪鶉產業之於溪口地區的重要性

        雖然說溪口是農業聚落,但如上所述,真正使溪口出名的其實是當地的鵪鶉養殖業。在當時稻米價格低迷的環境中,活絡了地方的經濟。

        就如當時鵪鶉引入台灣時的情景,鵪鶉養殖無需太多技術,但由於半世紀以前該產業皆未機械化,鵪鶉產業從繁殖、曬蛋、煮蛋、脫殼等等步驟幾乎都是仰賴人力進行,因此與當地居民有著強烈的連結,成為地方重要的經濟來源和新出路。

看不到的困境

隨著近年消費者日益重視各項食安問題,鵪鶉的產業似乎也面臨到衝擊OA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