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鵪鶉協會:我們要光明正大地走出來
我們是真心希望鵪鶉這個產業能夠長長久久QAQ
越大的市場(外銷)能夠讓產業更穩固
列入家禽後,面對禽流感撲殺補償還有產業發展基金更多啊
不是我們不做事,是過去政府不怎麼理我
|訪談對象:中華民國鵪鶉協會 商毓銘 秘書長|
談及臺灣的鵪鶉產業,不可不知的即是中華民國鵪鶉協會。中華民國鵪鶉協會(以下簡稱鵪鶉協會、協會)成立於2008年11月16日,當時有些鵪鶉養殖業者認為其產業經濟效益高,但卻礙於台灣的主客、觀環境因素,致使該產業處於不利發展的地位。因此,他們希望能透過組織形式,凝聚當時在台鵪鶉養殖業者的力量,進一步與政府對話,取得更多資源,最終提升產業競爭力及產業價值。而在此次法規演進的過程中,鵪鶉協會就是背後致力於推動「鵪鶉入法」,且不斷在政府部門與民間業者間進行溝通的要角。
協會如何推動法規變遷
事實上,自協會成立之始,便深感鵪鶉位處灰色地帶的產業困境,像是農戶間惡性削價競爭、無防檢標準而無以外銷、禽流感時血本無歸等,因此,「推動鵪鶉走出灰色地帶」就一直是鵪鶉協會成立以來的目標,終是希望能提高鵪鶉產業的能見度和經濟價值。
然而,雖然協會在成立之初就凝聚了很多人業者的力量,希望一同為爭取鵪鶉入法而努力,也與中央畜產會相互合作,但在政府一直以來無反應、亦無反饋,業者本身又不願意承攬新工作的情況下,農戶便紛紛覺得了無希望而接連退出協會,內部也曾面臨分崩離析的窘況。
直至今年九月,因為有謝姓農民的禽流感陳情,防疫機關才採集到鵪鶉的禽流感樣本,讓政府願意正視法規的漏洞,更也觸發了後續法規的快速改進,鵪鶉協會也才達成最初的目標。
「希望不要偷偷摸摸一輩子走下去,要腳踏實地、光明正大地走出來」」
圖利謀財?協會對外界疑慮的回應
在協會推動法規的背後,不乏可見養殖業者對於協會的猜疑和不解。在法規推動的過程中,由於前述之協會內部曾遇到的問題,許多養殖戶對於紛協會之餘養殖業者的代表性持保留態度,認為當前會員數漸少的協會並不等同於農民實際的聲音,同時也質疑協會的動機,成立協會或許是為了獲利,而推動法規也是為了圖利自身。
協會對此表示,農民的確對於即將而來的「未知」十分不安,也對於未來若有政府補助款項協會將會如何使用感到焦慮。但協會自成立以來其實每年都會數次地毯式走訪鵪鶉養殖戶,也盡力找到更多不在資料中但一直在台灣養殖鵪鶉的廠家。希望透過面對面的訪談來向他們說明法規的緣由,即為了維持產業的永續發展和推動產業進步,也解釋法規變動將帶來的改變,盡可能讓養殖戶對未來有所了解,逐漸服養殖戶,目前也正努力擴大更多人對協會的認同。
另一方面,也由於政府無法直接向單一個人進行補助,在此鵪鶉協會就代表著該產業的「共識」,直接與政府對話。實際作為像是參與修法、負責產業行銷推廣、上報農民需求、取得研究經費等補助等。
法規通過之後?談協會的下一步
對於協會來說,法規推動雖然看似是產業的一大里程碑,但卻也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換言之,法規通過之後,的確成為了法規上的名目,除了有所保障,亦可或得相關資源,但後續要如何藉由組織的力量,善用這些資源以裨益整體鵪鶉產業,真正提升產業價值,則是鵪鶉協會下一階段的目標。
對此,協會亦向我們透露類似於烏托邦的遠大目標,以及其下階段性、小範圍的目標。當前是希望找到有新觀念的鵪鶉畜牧場、或有新觀念的二代養殖者,透過協會的力量來介入輔導,開始製作產銷履歷、較好的包裝,讓通路裡出現讓人安心的鵪鶉蛋。